- 談談社會情緒學習(SEL)是什麼?
當「情緒」這件事,終於在校園裡被認真對待,孩子們的世界也將慢慢變得不同。
SEL,全名為社會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),近年在全球教育現場愈來愈受到重視,許多老師也開始嘗試將 SEL 的精神融入日常課程中。而在台灣,教育部於 2025 年2月正式公布「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」,開啟為期五年的推動期程,期望在學校中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、同理心、道德責任與自我情緒管理力。
這不只是一項政策,而是一場關於幸福的練習。
這次,我們邀請長期投入親子情緒教育的專家──Koala U. 創辦人 Christine──來聊聊什麼是真正的情緒教育?它如何改變孩子,也悄悄改變我們看待教養的方式。
Q:對於您來說,「情緒教育」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,佔據什麼樣的位置?從您的經驗與觀察來看,情緒教育是不是也影響著孩子與照顧者的連結?
我認為情緒教育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,是必要且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之根基! 其重要性遠超過一切學科及術科!欠缺情緒智慧的孩子不在沒辦法專注在課業,他的人際關係也很薄弱。
情緒教育,可以鞏固親子連結而且是雙向的!父母學會接納孩子,孩子可以隨時感受到父母的愛.強化了親子溝通,教養是可以像「倒吃甘蔗」越來越輕鬆且充滿回饋的 !
Q:有些家長覺得情緒教育就是「教孩子不哭不鬧」,您怎麼看?
舊式教育將哭鬧視為孩子負面的問題而去壓抑。現在情緒科學教我們各項情緒都是非常自然的表現,而且沒有什麼情緒是負面的,只有不開心的情緒。
父母要學會用開放的態度,一顆好奇的心,如「情緒偵探」去探索了解孩子的心,接納他們的情緒, 進而正向教導孩子如何疏導情緒。 孩子要學會自我覺察以及表達各項自然的情緒,不能壓抑,同時要學會用什麼策略去管理自我情緒,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!
Q:在您過去的觀察或教學中,最常看到孩子在表達情緒上遇到的困難是什麼?
孩子最常遇到的困難,第一個是欠缺情緒字彙的認知,所以某種感覺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法用言語表達,就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顯現!
第二個是欠缺表達技巧,或害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(因為覺得表達之後可能會被責罵或取笑等), 所以會去隱藏或者是壓抑! 尤其男孩先天不如女孩會做言語上的表達,所以常只會用生氣或衝動的方式,來做各種不舒服情緒的表達,造成人際上的衝突。
Q:對於孩子來說,這樣的教具有哪些實際幫助?在什麼樣的情境中,您最推薦爸媽可以拿出來和孩子一起使用?
美國SEL 這一套情緒教育,經過科學醫學實證,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必要且有效的方法。 我從八年前首度將美國這一套SEL情緒教育引進台灣,佐以中外老師團隊的創意開發, 在台灣實地驗證, 協助上千位親子活用情緒教育於家庭, 增進親子溝通,減少衝突,加強了親子間連結及幸福!
許多教具或方法,孩子都學會了在自己生氣時或不開心時拿出來使用 (甚至在父母生氣的時候,還拿出來建議爸媽抒發使用 :-)) 平常的練習也很重要! 像這次與年年設計合作開發的「情緒轉轉盤」,就可以在家練習情緒認知以及表達,還有抒發的策略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Koala U. 鼓勵親子課程,希望全家一起來學習, 父母也跟我們資深老師團隊見習引導的方法!
Q:最後,對於現在正想陪孩子認識情緒、卻不知道怎麼開始的家長,
有沒有什麼溫柔的提醒或鼓勵想送給他們?
受過SEL教育的孩子,他們遇到困難可以正向思考,冷靜應對找出解決方案,且有較高的堅毅力及耐挫力來面對新的挑戰 (不論是學科還是術科活動)!平日也累積了很好的情緒觀察力, 對他人(包括父母及朋友)能夠運用同理心,在團體中常可擔任小領導人!這些都是我
們多年的觀察及家長的回饋! SEL對孩子真的是一輩子的助益!
我們也期待受SEL教育的孩子,能夠進一步秉持良善(Kind) 的心,幫助他人,對社會有所貢獻! 這是我們最大的期許,也是我們創立 Koala U. 的初衷!
我們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,讓他們知道他所有的感受(包括生氣/難過等)都是會被父母接納的! 而且每個人都會有這些情緒,所以不用害怕去表達!
:Sources:索取日常情緒練習免費教材: